“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是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冬至
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jié)氣
也被稱為“亞歲”
排在24個節(jié)氣之首 “冬至大如年”
一是說年關將近,余日不多
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僅次于過年
古人認為
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
代表下一個循環(huán)開始
是大吉之日
人們最初過冬至
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把冬至作為節(jié)日來過
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是一年中
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過了冬至以后
白天逐漸變長
冬至也是
“數九”嚴寒天氣的第一天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說的是冬至過后90天
春天就會到來
一候蚯蚓結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動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之物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 由于陽氣初生
此時陽氣雖已生長 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而為陰 山中的泉水也已
但陰氣仍十分強盛 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暗暗開始流動
土中的蚯蚓都蜷縮著身體
冬至民俗 | |||
祈福 | 賀冬 | 祭祀 | 飲酒 |
古人在這天會祈求 疫疾消除,饑荒減少 |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 古代在這天會放假休息 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 “冬至郊天” 古代皇帝在這天 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 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 文人墨客會相約九人飲酒 席上用九碟九碗 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