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成氣低壓甲醇合成催化劑大多是由Cu/ZnO/Al2O3組成,單質(zhì)銅被認為是加氫反應的主要活性組分,然而單獨的銅易于燒結失活,添加其他組分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協(xié)同性能。催化劑中W(CuO)在30~80%的范圍內(nèi)都具有活性,提高CuO含量會使ZnO含量相對降低,由于ZnO與CuO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使ZnO不僅起著助劑的作用,而且ZnO本身也有一定活性,研究認為W(ZnO)在20~60%時,催化劑耐熱性能才理想。Al2O3作為載體起著分散和間隔活性組分的作用,從而抑制銅晶粒長大,防止催化劑因銅離子的燒結或失活,但過量Al2O3會覆蓋催化劑表面而影響初活性,研究表明,催化劑組成中W(Al2O3)在2~10%為宜。隨著CuO含量的增加,催化劑初活性增大,但耐熱性下降,選擇合適的CuO含量才能使初活性和熱穩(wěn)定性都得到保證。
目前,合成氣制甲醇銅基催化劑普遍采用共沉淀法制備,通過合理控制銅鋅硝酸鹽溶液與碳酸鹽溶液的沉淀條件,得到Cu、Zn粒子結合緊密的CuCO3·Cu(OH)2和ZnCO3·Zn(OH)2的復合物前驅(qū)體,以此減慢銅晶粒的長大,前驅(qū)體經(jīng)焙燒得到高分散的CuO/ZnO/Al2O3,最后在嚴格控制溫度、升溫速率等條件下進行H2還原,最終得到CuO/ZnO/Al2O3,Al2O3含量較少且基本無催化活性,只作為活性組分的間隔體。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低溫、低壓催化活性、選擇性和熱穩(wěn)定性,延長其使用壽命,研究人員還采用添加除Cu/Zn/Al以外的其他組分如Zr、Ca、Li、Mg等對甲醇合成催化劑進行改進,這些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考察一定量金屬輔助劑對催化劑活性、穩(wěn)定性等的影響,沒有系統(tǒng)地對比考察輔助金屬種類、添加量以及Cu/Zn原子比的變換對催化劑結構、形貌以及催化性能之間關系的影響。
本研究首先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合成了Cu/Zn/Al三組分銅基催化劑,對比研究低壓條件下Cu/Zn原子比和反應溫度(260~280℃)對催化劑初活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引入堿金屬助劑Li2O和MgO制備系列合成甲醇催化劑,系統(tǒng)考察助劑含量、種類等對銅基甲醇催化劑結構、形貌和催化活性的影響,揭示催化劑組成-結構-催化性能之間的構效關系,為定向合成低溫條件下高活性的銅基催化劑提供第一手資料。
1.1 催化劑的制備
CuO-ZnO-Al2O3催化劑前驅(qū)體采用硝酸鹽與碳酸鹽共沉淀法制得,具體制備過程為:配制一定濃度Cu(NO3)2、Zn(NO3)3、Al(NO3)3的混合溶液250ml,另外配制一定濃度的Na2CO3溶液做沉淀劑。于1000ml三口燒瓶中加入一定量去離子水,恒溫60℃且充分攪拌條件下將Cu2+、Zn2+、Al3+鹽的混合溶液及Na2CO3溶液并流共沉淀,保持體系PH≈7.5,滴加完全后繼續(xù)攪拌30min,然后80℃原位老化2h,反復洗滌、抽濾(出去Na+),120℃干燥過夜得到催化劑前驅(qū)物??諝鈿夥障?50℃焙燒3.5h,油壓機壓片(壓力為300MPa)、破碎得到氧化態(tài)催化劑CuO/ZnO/Al2O3,過篩取40~60目顆粒,即得合成甲醇氧化態(tài)催化劑。
本研究除合成三組分銅基催化劑外,還相應制備了一些列添加Li2O、MgO的催化劑CuO/ZnO/Al2O3/Li2O或CuO/ZnO/Al2O3/MgO,并根據(jù)Cu/Zn原子比分別為1和2、助劑種類及含量對樣品進行命名(見表1)。
表1 實驗室制備的系列催化劑
樣品編號 | 樣品名稱 | 合成原料配比(物質(zhì)的量比) | ||||
Cu | Zn | Al | Li | Mg | ||
8# | Cu/Zn-1 | 0.45 | 0.15 | 0.1 | 0 | 0 |
10# | Cu/Zn-2 | 0.6 | 0.3 | 0.1 | 0 | 0 |
11# | Cu/Zn/Li(0.05)-2 | 0.6 | 0.3 | 0.1 | 0.05 | 0 |
12# | Cu/Zn/Li(0.05)-1 | 0.45 | 0.45 | 0.1 | 0.05 | 0 |
13# | Cu/Zn/Li(0.1)-2 | 0.6 | 0.3 | 0.1 | 0.1 | 0 |
14# | Cu/Zn/Li(0.1)-1 | 0.45 | 0.45 | 0.1 | 0.1 | 0 |
17# | Cu/Zn/Mg(0.05)-2 | 0.6 | 0.3 | 0.1 | 0 | 0.05 |
18# | Cu/Zn/Mg(0.05)-1 | 0.45 | 0.45 | 0.1 | 0 | 0.05 |
1.2 催化劑的表征
催化劑在島津XRD-6100型X射線衍射儀上進行XRD表征,Cu Kα輻射(Cu靶,λ=0.15418nm)和石墨單色器,金屬Ni濾波,管壓40kV,管流30mA,掃描范圍2θ從5°到80°,掃描速度5°/min。
在JSM-6700型撒尿電鏡儀上進行SEM分析,觀測樣品的表觀形貌。將樣品涂抹在導電膠帶上,噴射鍍金后進行觀察。
1.3 催化劑的催化性能評價
在固定床微反裝置上進行催化性能評價,反應器內(nèi)徑為8mm,焙燒得到的氧化態(tài)催化劑裝量1.7g(約30ml),粒度20~40目,現(xiàn)有φ(H2)為8%的氫、氮混合氣(空速為1000h-1)按一定程序升溫到240℃、常壓原位還原18h,然后降至室溫,切換為原料合成氣(體積組成:63~68% H2、9~11% CO、2~3% CO2,其他為N2等組分),在5.0MPa和240~260℃條件下進行催化性能評價,體積空速10000h-1。反應產(chǎn)物經(jīng)冷阱氣液分離,定是從冷凝器中排放粗甲醇,催化初活性以反應10h后粗甲醇和目標產(chǎn)物甲醇的質(zhì)量收率(單位時間單位質(zhì)量催化劑上反應生成的粗甲醇質(zhì)量)表示。原料合成氣和汽、液兩相產(chǎn)物組成用氣相色譜法分析:合成氣和尾氣匯總的H2、O2、CO、CH4、CO2等氣體由TDX-01填充柱離線分析,TCD檢測;尾氣中的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甲醇等有機物采用GDX-201填充柱離線分析,F(xiàn)ID檢測;液相產(chǎn)物粗甲醇中的甲醇和水用GDX-103填充柱離線分析,其中C1~C4等醇類有機副產(chǎn)物也用GDX-201填充柱離線分析。
2. 結果與討論
2.1 催化劑的XRD表征
以Cu/Zn原子比為2和1的銅基催化劑為例,探究金屬助劑Li、Mg對其結構的影響。圖1(a)為Cu/Zn-1、Cu/Zn-2和Cu/Zn/Li(0.05)-2的XRD對比圖。圖1中主要的特征峰對應于2中主要的活性組分CuO和ZnO,助劑Li2O的衍射峰不存在,說明Li2O是以無定形高度分散在催化劑中;同時發(fā)現(xiàn),添加少量Li助劑的Cu/Zn/Li(0.05)-2,其CuO和ZnO的特征峰強度減小、半高寬增加,說明添加Li助劑可使活性組分晶粒變小。圖1(b)對比了Li和Mg助劑添加量相同(0.05)時,Cu/Zn/Li、Cu/Zn/Mg催化劑的XRD衍射圖。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在nCu/nZn=2和1、助劑添加量相同(均為0.05)情況下,Cu/Zn/Mg的XRD特征峰交Cu/Zn/Li出明顯的寬化、彌散且衍射強度變小,表明Mg助劑更有利于得到小晶粒CuO和ZnO.
2.2 催化劑的SEM表征
圖2給出了催化劑的SEM圖。有圖2(a)可以看出,不添加助劑的Cu/Zn催化劑表現(xiàn)形貌為大顆粒團聚體,活性組分分散性較差;由圖2(b~c)可以看出,在Li、Mg助劑為0.05時,Cu/Zn/Li呈100nm左右的顆粒,Cu/Zn/Mg為50nm的細棒狀;由圖2(d~e)可以看出,在Li助劑為0.1時,不同Cu/Zn比銅基催化劑均呈極細的納米纖維狀排列(粗細為幾個納米),這與前面的XRD結果一致。
圖1 催化劑的XRD譜圖
圖2 Cu/Zn/Li和Cu/Zn/Mg催化劑的SEM圖
2.3 反應溫度、引入助劑及Cu/Zn原子比對催化活性的影響
圖3分別給出了240℃和260℃反應溫度下助劑Li引入前后以及引入量大小對粗甲醇時空收率的影響。由圖3(a)可看出,在Cu/Zn原子比為1和2時,240℃條件下不添加助劑時粗甲醇時空收率均很低,添加助劑Li(0.05)后粗甲醇時空收率大幅增加,Cu/Zn/Li(0.05)的粗甲醇時空收率約為Cu/Zn的5~10倍;260℃條件下粗甲醇時空收率很高(與240℃條件下添加Li(0.05)的時空收率相當),但添加Li(0.05)對時空收率影響不大,表明加入Li助劑可在較低溫度下獲得較高的催化活性。由圖3(b)可以看出,對于Cu/Zn/Li催化劑,當添加Li(0.05)時,兩個反應溫度下粗甲醇時空收率幾乎 沒有變化;當添加Li(0.1)時,240℃較低溫下粗甲醇時空收率最高,Cu/Zn/Li(0.1)的粗甲醇時空收率約為Cu/Zn/Li(0.05)的2倍,260℃較高溫度下粗甲醇時空收率大幅下降 ,說明提高反應溫度不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較大量Li助劑的加入可使反應在240℃的較低溫度下獲得較高的催化活性。有結構和形貌表征結果可知,少量助劑Li(0.05)的加入可以抑制活性組分CuO、ZnO晶粒的生長,催化劑呈100nm左右的顆粒狀,提高了催化劑的分散度,使其表面催化活性大幅增加,這有可能促進Cu、Zn組分在合成氣制甲醇催化加氫過程中的協(xié)同作用,可在較低溫度下獲得較高催化活性;當主機Li2O的添加量增加到0.1后,催化劑晶體尺寸大幅降低,呈納米纖維狀,因此較低溫表面催化活性進一步大幅增加,但較高溫下活性下降,這可能由于納米纖維在較高溫下易于燒結所致。
由圖3(a)可知,在兩個反應溫度下,對于不添加助劑的Cu/Zn-1和Cu/Zn-2,其粗甲醇時空收率前者略大于后者,對于添加Li助劑的Cu/Zn/Li(0.05)-1和Cu/Zn/Li(0.05)-2以及Cu/Zn/Li(0.1)-1和Cu/Zn/Li(0.1)-2,其粗甲醇時空收率前者略小于后者,但每對催化劑對應粗甲醇時空收率相差不大,說明Cu/Zn原子比在1~2范圍內(nèi)對銅基催化劑初活性影響不大。圖3所示結果為反應10h后的粗甲醇時空收率,因此Cu/Zn原子比在1~2范圍內(nèi)對含Li銅基催化劑初活性影響不明顯,如果繼續(xù)延長活性評價時間,添加助劑喲網(wǎng)大幅度提升Cu/Zn原子比為2的催化劑粗甲醇時空收率,這留待后續(xù)考察。
圖3 助劑Li引入前后(a)以及引入量大小(b)對粗甲醇時空收率的影響
2.4 助劑種類及含量對催化活性的影響
在240℃較低反應溫度下考察助劑種類和含量對粗甲醇時空收率的影響,結果如表2和圖4所示。有圖4(a)可知,添加Mg(0.05)助劑后粗甲醇時空收率約為Cu/Zn/Li(0.05)的2倍,但與Cu/Zn/Li(0.1)的催化活性相當;由圖4(b)可知,目標產(chǎn)物甲醇的時空收率大小依次為Cu/Zn/Li(0.1)>Cu/Zn/Mg(0.05)>Cu/Zn/Li(0.05),這是由于添加Mg(0.05)助劑后,目標產(chǎn)物甲醇的選擇性降低(見表2),從而甲醇時空收率降低(見表1)。由圖2(b~c)可知,Cu/Zn/Mg(0.05)與Cu/Zn/Li(0.05)晶粒為50~100nm,但Cu/Zn/Mg(0.05)粒徑更小,更有助于提高活性組分的分散性和表面催化活性;由圖2(d~e)可知,Cu/Zn/Li(0.1)的晶粒更細,達到幾個納米,因此其活性組分分散性更好,活性和目標產(chǎn)物甲醇的選擇性更高。Cu/Zn原子比在1~2范圍內(nèi)對含Mg銅基催化劑初活性影響不明顯(同2.3)。
表2 240℃反應條件下助劑Li2O、MgO含量對催化活性和產(chǎn)物選擇性的影響
樣品 編號 | 原子比 Cu/Zn/金屬助劑 | 反應溫度/℃ | 時空收率/(g·g-1·h-1) | W(水)/% | 醇質(zhì)量分布/% | |||
甲醇 | 二甲醚 | 乙醇 | 其余 | |||||
11#(Li) | 0.6/0.3/0.05 | 240 | 1.331 | 1.8 | 91.00 | 3.700 | 5.200 | 0.100 |
12#(Li) | 0.45/0.45/0.05 | 240 | 1.135 | 2.30 | 94.21 | 2.500 | 3.200 | 0.090 |
13#(Li) | 0.6/0.3/0.1 | 240 | 2.614 | 3.80 | 94.84 | 0.8/24 | 4.166 | 0.170 |
14#(Li) | 0.45/0.45/0.1 | 240 | 2.562 | 3.50 | 97.38 | 0.569 | 1.835 | 0.216 |
17#(Mg) | 0.6/0.3/0.05 | 240 | 2.420 | 5.40 | 88.0 | 3.400 | 5.100 | 3.000 |
18#(Mg) | 0.45/0.45/0.05 | 240 | 2.640 | 3.50 | 82.15 | 1.779 | 7.96 | 8.115 |
圖4 助劑Li、Mg對粗甲醇(a)和主要目標產(chǎn)物甲醇(b)時空收率的影響
3. 結論
通過對Cu/Zn、Cu/Zn/Li和Cu/Zn/Mg催化劑的XRD、SEM表征及合成氣制甲醇催化活性評價,得出以下結論:
(1)Cu/Zn催化劑隨著Li添加量從0.05增加到0.1,晶粒尺寸由100nm大幅降低到幾納米,分散性大幅增加;隨著Li含量的增加(0~0.1),催化劑的240℃較低溫活性大幅增加,Cu/Zn/Li(0.05)的粗甲醇時空收率約為Cu/Zn的5~10倍,Cu/Zn/Li(0.1)的粗甲醇時空收率約為Cu/Zn/Li(0.05)的2倍;但在260℃較高溫下,Li添加量為0.1時,由于晶粒尺寸為幾個納米,更易于燒結而使催化活性下降。
(2)添加少量Mg比添加少量Li更易得到較小晶粒度的催化劑(50nm),因此Cu/Zn/Mg(0.05)的低溫活性優(yōu)于Cu/Zn/Li(0.05),約為Cu/Zn/Li(0.05)的2倍,幾乎與Cu/Zn/Li(0.1)的催化活性相接近。
(3)目標參悟甲醇的時空收率大小依次為Cu/Zn/Li(0.1)>Cu/Zn/Mg(0.05)>Cu/Zn/Li(0.05),Cu/Zn原子比在1~2范圍內(nèi)對含Li、Mg銅基催化劑初活性影響不大。
文獻出處:http://www.doc88.com/p-50759409013924.html
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0825-7880085
公司官網(wǎng):m.xyuntea.cn
【下一篇:焦炭與焦爐煤氣制甲醇技術研究】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